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市县 > 聊城市

史海拾贝丨阳谷县运河三镇

发布日期: 2022-08-18 

  京杭大运河阳谷段全长29.75公里,自南由张秋镇入境,经阿城镇、七级镇,然后与聊城李海务贯通。2006年,京杭大运河阳谷段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大运河的开凿及通航,促进了中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带动、刺激了沿河各地经济的繁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沿运河文化带。阳谷县东部的张秋、阿城、七级三镇,随着运河的开通而兴旺和繁荣,成为运河上有名的三镇。

  张秋镇

  张秋镇位于运河(元开凿的会通河段)与大清河交汇处,得水运之便,工商各业得到较快发展,经历了绵延数百年的昌盛和繁荣,有九门九关厢、七十二街、八十二胡同,街道多以经营货物命名,如米市街、柴市街等,城内建有文庙、书院、书局,素有“南有苏杭,北有临张(临清、张秋)”之称。元代设工部分司于此,各州县在张秋建设的大型水次粮仓多达11处。至清末民初,仍有商号70余家(其中晋商20余家)。明清时期,张秋镇铁木业、酿造业、糕点业、酱菜业、草苇编织业、纺织业、印染业、金银首饰加工业、印刷业均十分兴盛。其经营方式多为前店后作坊,自产自销。张秋镇有寺庙观祠数十处,并有戊己山、挂剑台、任风子墓等名胜古迹。张秋镇为京杭大运河上的一个繁华重镇,州县管河机构密布,人口激增,史称都会。

  阿城镇

  阿城扼南北水运咽喉,处东西路交通之要道,是当时闻名的盐运码头,全镇街衢31条,既是商业中心,又是外商聚会之所,建有运司会馆、山西会馆、於陵会馆和西会馆四大会馆。盐运司位于阿城镇南街,西距京杭运河800米,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是古代政府设置的管理运河盐运的重要机构,也是明清时期运河经济繁荣的见证。现存正殿、东西配殿、穿堂式前殿,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硬山式建筑,建筑技法精湛,石刻精细传神,木构件制作精巧,彩绘流畅生动。

  七级镇

  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镇区始分为东西两部分,中间吊桥名为古渡,为两岸之关键。七级镇是当时重要的水运码头和漕粮集散地,在此建有上、下节制闸和码头。镇有六门四关,六纵八横十四条街巷,势如棋盘,铺面相连,建筑多为砖木结构,前店后宅形式。明代大才子、戏曲家汤显祖在明万历年间曾几次路过七级镇,并曾于七级田宗馆舍居住过。悠久的历史为七级镇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存,现存有明清、民国时代建筑多处,可见当年的繁荣。2014年,七级运河古镇区被列为省级乡村记忆工程示范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