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临沂段)保护和建设情况
  发布日期:2022-06-01 09:34  浏览量:

  一、我市齐长城基本情况

  齐长城遗址临沂段主要位于沂水县北部山区,全长66.1公里。分主复两条线路:主线从潍坊市临朐县进入沂水县圈里乡太平山向南,至富官庄镇黄泥沟村南三楞山,再进入日照市莒县范围,长约24.1公里。复线由沂山南麓泰薄顶进入沂水县,沿沂水县与临朐县交界向东南,经沙沟、马站、圈里、杨庄、富官庄5个乡镇,至富官庄镇黄泥沟村南三楞山与主线汇合,长42公里。齐长城遗址(沂水段)大多为土沙(石)混合夯筑而成,少部分为石块砌筑,遗址现存高度0.5—3米,基宽4—11米不等,目前保存较好的19.4公里,占29.4%。沂水县马站镇北部的大岘山和龙山之顶,横亘着齐长城遗迹,在大岘山口有名震天下的穆陵关遗迹。

  穆陵关两侧的齐长城,在当时,因有要隘穆陵关,所以构筑得格外高大坚固,现在这段齐长城遗址仍有3米多高,在整个齐长城遗址中是保存最好的一段之一。

  穆陵关始建于西周时期,后穆陵关成为齐长城上最重要的关隘。春秋战国时期,穆陵关是齐国的南大门,扼守齐国通徐淮古道的咽喉,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据有关专家考证,明清时期的穆陵关关口建筑总面积约2600余平方米,正中关楼,东西长50米许,南北宽近40米,为二层三拱门城楼式建筑(一说为二层单拱门建筑)。穆陵关危楼高耸,雄壮威武,可令敌兵望而生畏。

  千百年来,古老沧桑的齐长城、穆陵关留下了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在当地广为流传。有《穆陵之名传说》《梳妆楼传说》《常将军传说》《斩将台传说》《赵匡胤大战韩通传说》《孟姜女哭长城传说》《奇石传说》等。

  二、齐长城遗址保护情况

  一是落实“四有”措施,强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位。在原有齐长城遗址“四有”(保护范围、保护标志、记录档案、保护机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完善保护记录档案,明确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边界,设立保护标识,安装保护标志碑112块、标准保护桩132块,实现保护标志全线覆盖。2022年4月专门设置了66个齐长城巡护公益性岗位巡护员,切实加强了齐长城沂水段管护工作,较好地实现了文物保护与就业增收双赢互促。

  二是注重保护修缮,抓好重点地段和部位维修抢救。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分年度编制重点地段保护维修方案。已争取国家资金290万元、地方配套150万元,完成齐长城——穆陵关西段1950米除险加固工程;完成齐长城——穆陵关东段保护工程设计方案,并逐步推进审批实施;完成上报鸡叫山、黑堆山两段强抢救性保护计划书,逐年逐段压茬有序实施保护。

  三是加强巡查执法,严厉打击文物违法犯罪。采取全线巡查和日常巡查机制,每年组织对齐长城遗址沂水段进行全线巡查。2019年以来,共立案处置3起涉及齐长城遗址文物违法案件,发现并及时制止9件蚕食、耕种等案件,已全部整改到位。落实文物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建立县、乡镇(街道)两级联防联保和巡查管理体系,确保能用管用、负责担责,发挥文物巡护员是文物保护前沿哨兵的作用,第一时间掌握文物安全并上报给文物管理部门。

  四是深入开展齐长城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增强群众保护意识。每年不断加大齐长城保护宣传力度,通过在齐长城的重要部位和路段悬挂条幅、发放宣传单的形式,利用新闻媒体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增强广大群众对齐长城的认识和保护意识。邀请民间体育、文艺社团在齐长城周边开展文体活动,增强齐长城的影响力,让广大群众熟知齐长城历史意义。

  三、周边旅游开发情况

  一是借智借力,全面开展旅游规划工作。适应旅游招商形势的迫切需要,结合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对旅游工作的有关要求,沂水县编制了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旅游开发建设招商总体规划,规划确定了七个重点旅游开发建设区域:沙沟镇沭河源旅游区,马站镇穆陵关旅游区、龙腾山水旅游区,圈里乡莲花山泉旅游度假区,杨庄镇长城驿站旅游区,富官庄镇鑫现代农业旅游产业园、石泉府旅游区。目前该规划编制完成,对沂水县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旅游开发招商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在该规划的引导指导下,沭河源旅游区和石泉府旅游区两项目总体规划编制已基本完成。

  二是协同联动,强力开展旅游招商工作。全力开展对外招商工作,以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及较好的市场前景优势,通过报刊、网络、新闻媒体多渠道宣传,吸引更多投资商前来投资兴业。通过亲情招商、以商招商等形式,和上海、深圳、北京、济南、青岛、东营、临沂等地的客商进行了衔接,迎接客商100余人次。

  三是科学谋划,大力推动旅游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为引领,在齐长城及周边积极开展旅游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有效引领了下步规划建设。

  (1)沂蒙彩虹小镇:完成投资8亿元,美食街、彩虹飞雪、主题酒店、金水桥、景区楼门、游客中心等一期工程已经建成营业,春节期间接待游客30万人次,市场反响良好;二期沂蒙博物馆、民宿区、研学中心、国医堂、书画院等主体建设完毕,进入装修阶段。该小镇是文旅融合标杆性项目。

  (2)沂蒙花开旅游区。完成投资10亿元,沂蒙花开主题体验园区、崮水间主题酒店、雲水间精品民宿、空中草莓采摘园、综合停车场已全面完成并开放,受到广大游客青睐;6个有机蔬果采摘园和户外运动拓展基地已完成主体建设,峪泉农村体验小区已开工。该项目是农文旅融合的样板工程。

  (3)峙密山居旅游区:完成投资3.8亿元,建设完成五彩梯田、21套传统古建筑、餐饮接待中心、住宿区及水系、道路绿化美化等基础配套,目前已试营业,受到外来游客的广泛赞赏。后续工程三套会议室已完成主体,正在准备装修。该景区被称为文旅融合的典范。

  (4)关顶人家旅游区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100万元,改造修缮提升关顶古村落,展示齐长城历史文化、关隘文化。改造提升古建筑,修建石牌坊、石雕工程、仿古城墙工程,硬化路面,排水管网改造,建设公厕,开展绿化、亮化等。安装旅游特色村入口指示牌标志,建设景区人行慢道。目前“关顶人家”是国家2A级景区。

  (5)沂蒙小棉袄民俗文化旅游区。包含民俗园和旅游特色村两部分,完成投资3000万元,建设完成手工作坊、文化展厅、手工制品展厅及研学基地等。沂蒙小棉袄曾多次被国家、省和市等传统媒体报道。其中《人民日报》于2017年12月19日配图刊发了题为“沂蒙小棉袄闯出大市场”的文章,对该创业项目和文化精神进行了宣传报道。《大众日报》、新华网、文旅中国、《中国文化报》《齐鲁晚报》等多家权威媒体对沂蒙小棉袄进行了争先报道,为小棉袄打响品牌、打开销路奠定了基础。沂蒙小棉袄属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6)八里沟古村落建设项目。目前完成投资1000万元,进行了古村落提升,建设了广场、古亭、入村标志等基础配套,开展了周边环境绿化美化等。

  四是精准策划,大力搞好宣传推介工作。为加快齐长城保护和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旅游开发建设步伐,充分借助微信、抖音、朋友圈、微博等社交网络媒介,围绕塑造网红打卡地进行宣传拉动。市县两级文旅部门单位多次组织采风活动,举办丰收节、采摘节等节庆活动,多角度、全方位的广泛推介,吸引游客前来及更多的客商投资开发。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21年好客山东网红打卡季”系列活动上,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沭河源旅游区获得投票20149,位居临沂地区旅游打卡地前列,获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四、下步工作思路

  一是加大责任落实力度。依法落实齐长城遗址沂水段保护属地管理责任,将遗址保护工作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加大资金投入,明确保护职责,进一步完善市及沿线县、乡、村四级联动的保护机制。发挥好文物主管部门、执法部门保护管理职能,全面落实保护保障措施。

  二是加大巡查执法力度。加强日常巡查和养护,及时发现、处置隐患险情。严格执行齐长城遗址保护工程审批程序,坚决杜绝建设性、开发性破坏行为,将打击破坏齐长城遗址犯罪活动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进行严厉查处。加强与潍坊市合作,深化联合巡查执法机制。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保护意识。

  三是积极推动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旅游规划建设。指导沂水县集合齐长城及周边丰富的自然资源、优美的自然风光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加快编制标准高、文化性强、适用当前市场需求的旅游具体项目规划,为项目招引实施奠定坚实基础;加大宣传力度,优化环境,采取“您发展、俺受益;您盈利、俺发展”的灵活多样的经营理念,内招外引,促使齐长城区域旅游项目尽快成功招商落地;积极争取各级支持,推动沭河源区域、八里沟区域、沂蒙小棉袄民俗区等建设,努力将齐长城沂水段及周边打造成集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休闲度假、自驾采摘、农业体验等于一体的融合发展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力争成为我市旅游业的新亮点。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366*768以上分辨率浏览
地址:济南市泉城路73号 邮编:250011    
鲁ICP备05038982号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