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济南段)保护和建设情况
  发布日期:2022-06-01 09:40  浏览量: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长城、大运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对长城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行安排部署,标志着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式启动实施。2020年2月,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方案》,推进全省大运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根据中央、省有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要求,我市抢抓国家文化公园重大文化工程机遇,围绕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积极开展实地考察调研、搜集整理资料,策划文旅项目,制定工作方案,推进齐长城济南段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具体情况如下:

  齐长城全长641公里,其中218公里在济南境内,占总长度的1/3。济南境内的齐长城主要分布在长清区、章丘区、莱芜区和南部山区4个区(功能区),有遗产保护点101处。齐长城的源头在济南长清区孝里镇,济南境内的锦阳关和青石关是齐长城三大关中的两个,锦阳关段(位于莱芜区与章丘交界)是齐长城保护最完整的一段;青石关(位于莱芜区)地势险要,素有“齐鲁第一关”之盛名;青石关城堡是古齐都临淄的南大门。济南境内齐长城沿线有著名的齐鲁夹谷会盟、管鲍分金、长勺之战“一鼓作气”等历史典故,有孟姜女哭长城、章丘芯子、莱芜梆子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做好政策衔接

  一是成立领导机构。2021年6月份市委、市政府成立济南市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小组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任组长,市政府分管文化旅游的副市长为副组长,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等15个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各单位协调配合共同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二是印发实施方案。10月份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济南市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方案》,统筹全市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三是做好政策衔接。中央、省方案政策保障方面主要体现在资源普查、编制规划、重点项目建设等方面的指导、支持;统筹中央、省宣传、文化、旅游发展基金支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支持相关项目。

  规划方面。前期我市积极与省文化和旅游厅对接,参加相关调研、提供有关资料,将我市长城及沿线文化旅游资源、文化旅游项目纳入相关规划,我市多个项目进入该规划。目前《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保护规划》经多轮修改完善,即将进入部门会签程序。另外我市还通过招投标委托省规划编制同一单位为我市编制《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济南段文旅研究》,目前也已形成初稿。

  争取资金方面。我市积极推荐重点项目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其中齐长城钉头崖西山长城本体保护展示利用项目,争取国家文物维修资金929.27万元,已编制完善保护展示工程方案,预计2023年完工。齐长城(锦阳关段)保护利用项目已被列为国家“十四五”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点项目,并争取202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8000万元,预算投资计划即将下达。

  二、主要工作

  (一)纳入全市重点工作。将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纳入市“十四五”规划,明确了齐长城保护利用要求,实施文物精品、珍贵古籍、影像资料数字化、项目建设等工程,促进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更好延续城市文脉。

  (二)抓好重点项目策划。围绕推进实施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五项重大工程的要求,加快济南段项目策划工作,主要有:莱芜黄石关、青石关、章丘四界首保护传承项目;黄石关孟姜女民俗博物馆项目;《齐长城》纪录片拍摄等研究发掘项目;锦阳关步道、章莱齐鲁生态文化廊道、中华嬴秦文化园、齐长城广里源头文化展示园等文旅融合项目。

  (三)积极推进齐长城保护工作。一是成立了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处室、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市考古研究院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的济南市齐长城安全隐患大排查行动领导小组,全面推进齐长城保护利用工作。二是完成齐长城遗址本体隐患和安全排查工作,针对重点抢险加固项目点段,组织编制6项抢救性保护申请计划书。三是基本摸清我市齐长城108个段落当前保存现状和管理使用情况,严格按照安全风险等级,分级保护,划分为红段14段,黄段21段,绿段73段,严管“红段”,紧盯“黄段”,不放松“绿段”。四是推进实施齐长城重要点段长清区定头崖西山段保护展示工程,目前已启动招标程序,发布需求公告。五是推进市、区齐长城安全监控平台建设。做好市级平台安放场地选址、空调、供电能力协调以及监管人员配置工作。各区(功能区)已完成区级监控平台建设方案的编制,正在组织专家评审。六是加强齐长城安全防范设施建设,组织梳理了齐长城保护标志碑和保护界桩数量缺口向省文旅厅申领。

  (四)推进文旅项目融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齐长城文旅项目开发建设。一是齐长城(锦阳关段)保护利用项目,着力打造集文化休闲、娱乐、观光、体验一体的旅游景区;二是“一线五村”高端乡村旅游区项目,主要开发建设卧云铺、逯家岭等五个长城古村落;三是原有景区提档升级项目,包括大峰山景区、九如山景区、七星台景区、香山景区、雪野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及马套村、石子口、卧云铺等旅游特色村项目,同时,在长城沿线建设了主题民宿98个。

  三、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中央、省、市有关要求,加快推进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一是完成齐长城济南段文旅研究。策划重点文化旅游项目,整合一批旅游线路,挖掘展现齐长城的精神价值和文化魅力,推进齐长城数字展示化平台,打造旅游步道、驿站、形象标识体系等基础设施,不断提升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知名度、影响力。二是继续推进重点项目。推进齐长城定头崖西山段等重点文物保护利用;推进锦阳关、齐长城一线五村、广里源头和章莱齐鲁生态文化廊道等文旅融合项目建设,策划观光旅游、特色民宿、农耕体验、文化游学、乡村文创等文旅特色项目;推进文物保护、生态修复、美丽乡村、乡村振兴,高标准打造形成全省有影响的精品旅游线路。三是加强协调对接。加强与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领导小组的协调对接,抓好项目调度,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储备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十四五”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专项项目,争取中央、省有关资金支持。

  四、建议

  一是推进在济南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标志性项目。济南是齐长城遗址保护传承的重要城市,锦阳关段是齐长城保护最为完好的一段,该段交通便利,周边拥有古村落、雪野湖省级旅游度假区等丰富文旅资源,建议聚集省、市、区各方面资金、政策支持,将齐长城(锦阳关段)保护利用项目建设成为全省齐长城文化公园建设的标志性项目,建设齐长城遗址公园、齐长城文化遗址博物馆、齐长城民俗博物馆等。

  二是加快建立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有效管理体制机制。根据中央方案要求,国家文化公园构建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分级管理、分段负责的工作格局。分省设立管理区、省级党委和政府承担主体责任。当前省委、省政府成立的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领导小组具有临时性,不具有持续加强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管理职能,建议从省级层面建立专门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管理机构,沿线相关市、县可设立分支管理机构,加强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和管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366*768以上分辨率浏览
地址:济南市泉城路73号 邮编:250011    
鲁ICP备05038982号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