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月度协商 > 十二届省政协第三次月度协商会 > 努力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 > 调研报告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做好齐长城保护工作,对于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快文化强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掘好、利用好丰富文物和文化资源等重要指示精神,在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我市合理利用齐长城文化旅游资源,扎实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青岛市齐长城保护情况
齐长城从诸城市史家夼村进入青岛境内,经过六汪镇、铁山街道、王台街道、胶南街道、灵山卫街道、辛安街道、灵珠山街道、长江路街道等8个镇街,从东于家河村入海,由西到东贯穿黄岛区全境,全长56.077公里(包括消失区段),墙体分为土墙、石墙和山险三种类型。因受自然风雨侵蚀和人类生产活动等因素影响,部分区段已消失,现存长度32.994
公里。青岛段共认定遗产22处,包括墙体19处、山险2处、烽火台1处。
(一)积极开展资源考古调查。近年来,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参加全省齐长城资源调查队,进行实地踏勘、调查等基础工作,建立文物保护管理档案,基本廓清齐长城青岛段资源状况,为保护齐长城奠定了基础。去年全省齐长城保护工作会议之后,召开了齐长城遗址保护专题会议,组织专业人员对齐长城险情段进行了全面勘察和科学评估,对我市21段齐长城科学划分了红段、黄段、绿段等安全风险等级,编制了抢险加固工程计划。
(二)加强日常巡查保护监测。设置齐长城保护标志碑9处,保护界桩310多处。为认定的21段长城配备21名长城保护员,设置56个齐长城保护公益岗位,实行段落保护责任制。建立起市区两级文物主管部门、行政执法部门——镇、街道办事处——齐长城保护员三级联动巡查机制,定期联合开展齐长城安全隐患大排查。严格落实涉齐长城工程建设文物保护审批工作,使齐长城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创新开展齐长城修缮保护。在全省率先实施了抢救性保护工程,是全省立项批复段落最长的区(市)。累计申请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6000余万元,市、区配套资金2000余万元。截至目前,修缮保护工程完工总长度已超过10千米。2021年11月,国家文物局来青考察对我市齐长城修缮保护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四)积极探索齐长城保护土地利用新模式。为妥善解决农业耕作与齐长城保护的矛盾,黄岛区将齐长城两侧土地征用为文物古迹用地。区文物部门根据土地占有情况与相关镇街签订占地补尝协议,经国土、发改、财政部门审核备案后,财政部门将土地永久租赁经费拨付给村民。去年10月,省人大来青岛对齐长城保护立法调研,采纳了黄岛区的经验做法,明确提出“齐长城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将齐长城保护范围内土地依法通过流转、征收、划拨、出让等方式逐步调整为文物保护用地,并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落实有关控制要求。”
二、青岛市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情况
近年,青岛市按照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原则,努力实现“改善长城本体、优化环境风貌”的保护要求,围绕齐长城保护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做了大量工作。
(一)科学谋划,高标准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青岛市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齐长城保护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政协也积极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献计出力。根据齐长城地域空间分布特征、历史文化科学价值、景观游览价值以及开放利用程度等要素,推进齐长城文化价值挖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利用工作。结合国土空间规划,选取重点遗产本体、典型文化景观和重点文旅项目,建设管控保护区、主题展示区、文旅融合区、传统利用区4类主体功能区,作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实体。以齐长城本体及其沿线的文化遗存为主线串起周边旅游景点,构建保护传承、主题展示、文旅发展、乡村振兴功能为核心的齐长城文化廊道,打造青岛文旅产业发展高地。
(二)注重特色,打造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主题展示带。按照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部署,我市以山海观城主题展示段为主体,突出海洋文化、民俗文化等因素,凸显“长城入海”特色。依托小珠山北山段长城规划建设了青岛市黄岛小珠山核心展示园,依托东山村北山、鹁鸽山段、徐山段长城规划建设了青岛市黄岛东山—徐山长城展示带,依托齐长城史家夼东山段、月季山段、苗家南山段、黄山段、报屋顶段、于家河烽火台等规划建设了6处特色展示点。其中,齐长城徐山文化公园作为全市山头公园整治重要项目,由政府投资7000余万元建设,包含了齐长城徐山段本体修缮保护、周边环境整治、文化公园打造等内容。该项目已上报国家文物局,并通过了国家文物局专家评审。
(三)突出重点,积极推进齐长城周边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建设。依托齐长城小珠山段开发建设的青岛珠山国家森林公园,2020年建成了专门的齐长城主题文化展览馆,并围绕齐长城文化打造系列研学产品。杨家山里田园综合体总投资30亿元,将建成“青山环绕,一水贯穿,樱花掩映,以胶东山村民俗和红色文化为承载,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齐长城百果园项目总占地面积3400亩,利用齐长城月季山段历史文化资源,吸引社会资金8000余万元,建成集齐长城文化宣传、研学教育、观光采摘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生态园区。深挖齐长城文化内涵,结合乡村民俗文化,筹集社会资金1000万元,成功打造了古色古香的后石沟村田园村居和乡村影视基地项目,获评青岛市乡村旅游特色村,一大批文旅项目在突出长城文化展示的基础上,有力带动了新区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融合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齐长城本体保护难度较大。齐长城沿线地域范围广,所建之处多依山险而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墙体原材料大多是夯土砌筑而成,部分山险地段由石砌而成,墙体完全处于自然裸露状态,本体易受自然侵蚀影响。
(二)齐长城保护整体经费投入不足。与齐长城保护面临的任务相比,整体经费保障不足。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只能用于齐长城文物本体的保护和修缮。省级财政核拨的针对每个县(市、区)的长城周边监控设备安装经费和针对齐长城巡查公益岗位设置的补贴经费,因青岛作为计划单列市,无法享受省级资金支持,导致我市在齐长城相应的建设方面无法在全省统筹下步调一致开展工作。
(三)项目开发难度较大。齐长城青岛段保存状况不理想,大部分位于交通不便的山区,现存的长城墙体条块分割严重,很难有绵延较长、保存较好的墙体进行集中展示,作为旅游吸引物而言,可视性较差,且传递的文化信息并不完整,保护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未形成文化品牌,很难打造成为既有丰富文化内涵又有较好观感体验的文化旅游项目。
(四)研究宣传存在不足。齐长城科研工作比较薄弱,齐长城研究的文史专家和优秀研究成果屈指可数,齐长城深厚的遗产价值、文化内涵还没有得到全面展示、充分体现。齐长城宣传的力度不够、社会公众对齐长城保护的认识还不足、氛围还不浓,社会力量参与长城保护管理的积极性还未得到充分调动。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守住红线,继续推进齐长城保护和监测工作。完成长城本体抢救性维修保护工程验收工作,做好修复后保护展示工作,力求保持齐长城原貌,为未来展示利用奠定良好基础。将齐长城保护纳入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加大日常巡查保护力度。增设齐长城保护标志碑、保护界桩,对新出现的险情和损毁情况及时加以处理,切实保护好齐长城本体文物安全。
(二)深挖内涵,大力推进齐长城文化研究和宣传展示工作。深入挖掘齐长城文化内涵,加强考古历史研究,加大齐长城文化研究、发掘、阐释力度,结合新时代特点,加强齐长城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推进齐长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加大齐长城文化宣传展示力度,讲好齐长城故事。在齐长城沿途设立遗址导引牌、宣传牌,实现既方便游客参观又科学保护遗址的双赢效果。
(三)群策群力,着力打造一批齐长城沿线文旅融合优秀项目。结合山头公园建设和整治行动,打造富有青岛特色的长城文化公园。对齐长城沿线优质文旅资源进行一体化开发,打造一批文旅示范项目,深度展示齐长城的独特文化内涵,讲好齐长城故事。加快推进齐长城徐山段文化公园建设,积极对接上级文物部门,争取早日推进项目落成,让市民游客零距离了解和体验长城文化的魅力,让长城文化资源真正“活”起来、“火”起来。为实现“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城市愿景注入齐长城文化新动能。
五、意见建议
(一)建设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样板工程。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参照。在国家层面上,针对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采取打造重点建设区,示范带动的策略,如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重点建设区为河北,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则选取贵州为重点建设区。建议借鉴国家层面的经验做法,由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领导小组调配资源,选取省内齐长城保护状况较好、文旅项目开发较为成熟的区段,打造全省齐长城文化公园建设的样板工程,给全省其他地市和县区在齐长城文化公园建设上提供可借鉴、可参照的经验和模式。
(二)建议在全省推广黄岛区齐长城周边土地征收的经验。自2015年以来,黄岛区探索性地开展了将齐长城两侧土地征用为文物古迹用地,从根本上杜绝了农业耕种对于齐长城安全防护的隐患,解决了长城保护与生产建设这一长期困扰文物保护工作的矛盾难题,真正实现齐长城的永续保护。建议省文旅部门和自然资源部门沟通,将齐长城保护范围内的土地性质调整变更为文物古迹用地,从根本上消除齐长城安全隐患。
(三)建议制定文旅融合发展规划,解决保护和建设的矛盾。开展齐长城沿线周边文物调查和土地测绘,联合自然资源规划部门将齐长城沿线保护红线全面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推动齐长城保护与城乡规划多规合一,避免一刀切。
(四)广泛凝聚共识,形成齐长城保护利用的工作合力。充分发挥政协参政议政等部门职能优势,强化发改、公安、财政、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镇街等单位条块结合、协同推进,形成工作合力,落实好文物保护主体责任,形成责任明确、运转高效的齐长城保护工作机制。
各地政协链接
党派团体链接
各市政协链接
常用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