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好数字齐长城 舒展国家文化的齐鲁画卷
朱德泉
  发布日期:2022-06-01 10:11  浏览量:

  齐长城横跨千里山河林野,饱经2500多年历史洗礼,犹如齐鲁之脊梁。因历史久远,在整个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齐长城成为保护修复展示难度最大的一段。在宣传推介方面,与“一山一水一圣人”的品牌相比,齐长城文化遗产绿色廊道、齐鲁中轴文旅产业大平台都还没有成型。山东虽是长城文化的起源地,但在长城精神的宣传阐释中几近“边缘化”。因此,把握“国家文化公园”的文化属性,打通线上线下、虚拟现实、历史未来,打造数字齐长城这个具有特定开放空间的公共文化平台,建立起以活化历史场景、传播文化价值、服务美好生活为核心的传承展用系统尤为重要。

建设好数字齐长城,首要在“设”

  一要加强顶层设计。先实后虚,尽快把数字齐长城建设工程纳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规划编制,超前谋划、一体设计。二要坚持系统观念。用先进技术塑造齐长城绿色遗产廊道和带状文化景观的“数字长龙”。边实边虚,对重点筹办的标志性实体项目,同步高标准数字化。以虚代实,对不具备修复条件的遗存遗址,先将三维数据支撑的历史图档、遗存图像数字化,实现在线监测、云上观赏。由虚向实,对探索性、前瞻性创意文旅项目,先搞线上体验馆接受网友检验,再把网红场景实景化,激发项目持续内生力、破壁力。三要强化平台思维。虚实结合,把数字齐长城作为讲好齐长城故事的主要传播平台。开放空间、营造环境吸引内容创作群体入驻,强化社交属性、建立“圈群文化”,瞄准元宇宙场景,将数字齐长城打造成“人以数字身份自由参与和个性化生活的可能的数字世界”。

建设好数字齐长城,关键在“建”

  一要坚持高科技引领。做好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全境的数字新基建规划建设,沿线合理布局物联网、传感器、5G基站。用卫星遥感辅以增强现实等空间信息技术打造齐长城全线全时全景遗存数字化监管云平台,让专业人士和网民一起云监工。二要强化创新驱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建设齐长城数字博物馆,营造虚拟的沉浸式体验空间,让已经消失的不可再生的历史景象、人物、故事、传说在活化中进行强交互性传播。建设齐长城历史文化数据库、齐长城知识社区、学习社区。三要推进数字文旅。探索地理信息测绘技术打造齐长城文旅体验产品,带热周边商业生态、数字文创产品消费升级。开发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云上“徒步齐长城”数字产品,实现大尺度线路遗产在线全虚拟游览,嵌入齐长城及周边自然及人文环境,推动乡村振兴、以旅富民。基于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探索建设数字文化创意园区,吸引全球元宇宙玩家免费入住,竞相创意游戏场景,通过为他们打造可交易能升值的价值体系,实现新一代沉浸式、体验型新消费,推动数字文旅向纵深发展。

建设好数字齐长城,成效在“好”

  数字齐长城的综合系统建设,需要统分结合、分类推进,实现数字资源集约、技术系统集成,历史场景富集,达到爱好者说好用,年轻人说好玩,文旅界说好赚的效果。为此建议,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将数字齐长城作为一项重点工程,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组织体系中顶格推进。二要落实经费保障。和一个实体项目动辄数亿相比,数字齐长城投入产出比,无论从全球文化传播价值还是加速数字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看都是值得的。三要持续引育人才。选最优秀的团队,用最先进的技术,不断招引一流数字人才、持续培育数字文旅专业复合型人才,让专业人盯好专业的事。四要实现共建共赢。坚持政府引导和积极吸纳社会资本相结合,专业技术力量和社会组织力量共发力,在不断做强文化传播力、产业生产力、市场吸引力中,让文旅消费、文化体验融入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物质生活、精神世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366*768以上分辨率浏览
地址:济南市泉城路73号 邮编:250011    
鲁ICP备05038982号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