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时代洪流中,非遗与文创产品的融合,已成为推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关键议题。近日,菏泽市牡丹区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开展深度调研,为非遗与文创产品的融合发展“精准把脉”,助力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崭新光彩。
委员们齐聚曹州老城非遗文化展示中心。这里,陈列着鲁锦、面塑等诸多极具地方特色的非遗作品与文创产品,每一件都承载着牡丹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委员们穿梭其间,仔细端详每一件展品,并不时与非遗传承人深入交流,详细了解这些非遗技艺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以及传承现状。
随后,委员们移步至一家文创工作室,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创产品设计讨论正在热烈进行。工作室负责人向委员们介绍了当前将非遗元素融入文创产品的设计思路与实践成果。从印有牡丹剪纸图案的笔记本,到以鲁锦为原料精心制作的时尚挎包,再到面塑造型的精致钥匙扣,一件件充满创意的文创产品令人眼前一亮。负责人也坦诚道出了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尽管我们创意丰富,但在市场推广与产品开发方面,仍面临诸多难题,诸如资金短缺、设计人才匮乏等。”
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委员们畅所欲言,围绕非遗与文创产品的融合发展展开热烈讨论。杨文喜委员率先发言:“非遗是我们的珍贵宝藏,要让它真正‘活’在当下,就必须紧密贴合现代生活。文创产品无疑是绝佳的载体,但目前我们的文创产品品牌影响力不足,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他建议政府加大对非遗文创产业的扶持力度,打造具有牡丹区特色的非遗文创品牌,并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
区政协秘书长王爱花则着重关注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非遗传承与文创产品开发,都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可以加强与高校、职业院校的合作,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培养既精通非遗技艺又具备创新设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她还特别提到,要建立非遗人才激励机制,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非遗传承与创新事业。
委员们的建议,得到了非遗传承人们的积极响应。鲁锦传承人邓红英表示:“这些年,我一直致力于鲁锦技艺的传承,可年轻人对传统鲁锦兴趣不高。若能借助文创产品,让更多人了解鲁锦,那实在是再好不过。真心希望委员们的建议能够尽快落地实施,让我们的非遗发扬光大,后继有人。”
牡丹区政协副主席李莹听了委员们和非遗传承人的发言后表示:“此次协商调研,大家提出了许多富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区政协将认真梳理总结,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区委、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有力参考。同时,区政协也将持续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为非遗与文创产业发展搭建广阔平台,助力全区文化产业繁荣兴盛。”
各地政协链接
党派团体链接
各市政协链接
常用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