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山东省、东营市迅速出台关于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按照意见,东营市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积极推进共同富裕,迅速掀起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热潮。
为更好将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落地落实,东营市政协研究提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和美乡村”协商议题,并作为月度协商会的主题之一,将其列入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年度协商工作计划。经过近半年的调查研究、凝聚共识、协商成果转化,在“千万工程”经验的引领下,推动东营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带着问题来一次大调研
议题确定后,东营市政协及时发布协商计划和公告,研究制定协商实施方案,明确组织领导、调研方式、协商形式以及时限安排、具体要求。组建由“专委会+界别+民主党派+党政部门+专家学者”的专题调研组,配齐调研力量。2024年6月初,协商前调研工作正式启动,调研组重点围绕乡村的布局、风貌、产业、公共服务等方面深入各县区进行调研,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通过个案举例解剖、个别调查等不同方式,共商对策建议,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调研组远赴“浙”“闽”取经,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查找自身不足,探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思路办法。金华、福州、莆田……所到之地村村如画、处处皆景,文化底蕴深厚,产业兴旺发达,一派生机盎然。调研组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议,既了解了低效用地整治、和美乡村建设、发展特色产业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做法,也学到了新理念、萌发了新思路。
整个协商前调研活动,既是发现问题、研究对策的过程,也是协商交流、凝聚共识的过程,为开好协商会议、形成协商成果积累了充实素材。
围绕主题进行一次大协商
2024年8月27日下午,东营市政协召开“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和美乡村”月度协商会议。与会人员就学习先进地区“千万工程”的经验做法,建设和美乡村的实际情况,共同商讨促进和美乡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会上,东营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建管理局、市文化和旅游局等主要协商部门负责同志结合各自职能通报了有关工作情况,现场与委员互动交流,并就委员提出的问题进行回应解答,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思路和举措。大家摆实情、谈措施、亮承诺,开门见山,坦诚交流。一系列好方法、好建议、好举措相继提出,让会议成为“智力磁场”。
东营市政协委员苟水民建议因地制宜发展林药、林草、林粮等多种林下特色产业,打造东营市特色农业品牌。东营市政协委员赵江伟表示,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挥企业自身的能力,立足黄三角盐碱地资源禀赋,努力打造盐碱地农业标杆企业。东营市政协智库专家、康伯伦生态农业(山东)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圣波表示,要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农业科技装备水平、乡村建设水平,有力有效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向着目标来一次“大竞赛”
一场赋能东营全市建设和美乡村实践的“思想碰撞”后,进一步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共识。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中蕴含的人民至上、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路径指引,统筹协调、突出重点的系统思维,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工作方法,要坚持城乡一体,科学谋划,统筹优化和美乡村发展布局;要坚持以业为基,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产业;要拓宽致富路径,双向联动,推进和美乡村融合发展;要强化政策协同,支撑保障,着力解决“钱”“地”“人”要素制约;要强化共建共治,共富共享,充分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用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实干精神,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向“千村精品、万村美丽”优化升级,形成“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局面。
在月度协商会议后,围绕农村产业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基本公共服务、壮大村集体经济等内容的经验与实践融合在黄河尾闾遍地开花。
在广饶千乘片区,设施蔬菜产业已成为村民致富主导产业,青瓦白墙、小桥流水的广饶街道桥头王村实现整村搬迁,接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展现了美丽乡村的新风貌。一个产业强、环境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样板熠熠闪光。
在东营区龙居镇,层林葱郁、湖岸蜿蜒,这里多次举办地方性文化活动和国家级专业体育赛事,带动片区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大舞台,已然成为推动片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引擎。
在垦利区“瀚海丰景”乡村振兴片区,稻粱谷丰、蟹肥藕壮,这里发展了稻田、蟹池、盐田、海产养殖、红滩湿地、光伏能源等产业,是第二批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
一幅产业旺、村和美、共奔富的乡村画卷,托起广大农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各地政协链接
党派团体链接
各市政协链接
常用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