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市政协主席王爱民:我们坚持“诸事好商量”理念,将协商重心向基层和一线延伸。通过组织“茶产业专题协商议政会”和“田间协商会”,邀请茶农、专家、茶企负责人及政府部门领导共同参与,围绕土地流转、资金保障、技术支持等核心问题深入讨论。我们还整合农业、财政等部门资源,定期开展茶园现场协商议事,形成“问题共解、责任共担、成果共享”协同机制,确保政策制定更精准、落实更高效,有效促进了茶产业发展。
本报记者:在科技创新方面,诸城市政协如何助力茶产业突破发展瓶颈?
王爱民:我们聚焦“茶科技”赋能,构建了上下联动的科技创新体系。联合农业高校、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及茶企、合作社组建攻关专班,重点攻克抗寒品种选育、智能化栽培、茶园管护等技术难题。针对无性系茶在北方推广的困难,我们推动各级专家定期指导,推广覆膜防冻、水肥一体化、秸秆隔离带等实用技术,并制定了茶园标准化管理规范。此外,我们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共建北方红茶加工服务中心,开发高端产品,提升产业竞争力。
本报记者:诸城市政协如何通过协商擦亮茶产业品牌,构建产业振兴链条?
王爱民:我们深挖苏轼文化与茶产业的融合潜力,打造“东坡茶旅”特色IP,通过春茶开园仪式、茶园研学路线发布等活动,增强文化吸引力。我们还支持镇村和茶企打造茶文旅综合体,培育特色茶乡。通过协商建言,我们推动制定“诸城绿茶”地理标志使用规范,严控质量标准,助力市茶叶协会争创“好品山东”品牌。同时,我们联合商务、海关等相关部门,助力抹茶等特色产品“出海”,扩大品牌影响力。
本报记者:诸城市政协在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取得了哪些具体成效?
王爱民:通过一系列协商和科技赋能措施,诸城茶产业实现了从零星种植到3.8万亩绿意绵延的跨越式发展,让诸城南部山区成为“中国纬度最高茶园”。我们成功打造了“超然红”系列高端产品,使诸城成为正山堂江北纬度最高、面积最大的无性系优质茶叶种植生产基地。茶文旅综合体的建设和“东坡茶旅”IP的推广,不仅提升了品牌价值,还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真正实现了“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美好愿景。
各地政协链接
党派团体链接
各市政协链接
常用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