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议政建言

齐心协力 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信息来源:联合日报   发布日期:2024-11-27 08:25  浏览量:

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围绕“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协商议政,部分省政协常委、委员和政协参加单位等深入调研,认真思考,提出建议——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深度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王贤臣常委:

加强数字经济建设

更好赋能实体经济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利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和发展。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在数字关键核心技术上聚焦用力。一方面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有针对性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另一方面要补齐短板,打造自主可控的数字产业链供应链。大力推动智能制造和服务数字化,加快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工业大数据分类分级开发利用,培育“链主”和“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引导平台进阶升级。规范数字企业用户数据收集,明确个人数据处理原则。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将公共数据服务纳入基础公共服务体系,深化数据共享应用。构建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保障企业用数权。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鼓励平台企业不断提高研发投入强度。营造良好技术创新政策环境,进一步健全适应平台企业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支持有实力的平台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鼓励平台企业拓展“互联网+”消费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进一步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振平台经济发展信心。前瞻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持续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组织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鼓励广大企业在数字化大潮中敢试敢闯敢首创,加快建立数字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高玲委员:

乘“数”而上 向“智”前行

助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山东作为制造业大省,数字化转型需求强劲、潜力巨大,如何按下转型“快捷键”,帮企业拉满转型“加速度”为此,建议:

让企业看到可复制、可推广的转型模板,控制数字化转型的不确定性风险。加快行业标杆的培育和推广,以“揭榜挂帅”的形式组织链主企业和数字服务商协同攻关。加快转型试点城市建设。用好政策和资金优势,推动城市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建设,分行业绘制数字化转型路线图。

帮企业打造更经济、更实惠的转型方案,降低数字化转型门槛。大力培育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将系统解决方案业务剥离重组、推向市场。打造系统解决方案,精准匹配企业需求。加大政策资金投入。加大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国产替代技术的支持力度,扩大项目的补贴范围。

为企业提供更先进、更畅通的技术服务,提升数字化转型质效。将工业生产中的技术、经验充分数据化,强化不同领域数据的互联互通。加强对制造业数字化技术产品的研发服务。以平台建设加快数据资源产业化步伐。鼓励第三方加入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数据资源的全面采集、整合与规范管理。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

马卫红常委:

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

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近年来,我省打造了优良的科技成果转化生态,有力支撑了科技强省建设,但是依然存在成果转化渠道不畅通、科技服务不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层次较低、科研院所内生动力不足等短板。为此,建议:

畅通科技成果对接渠道。聚焦成果转化供需两端,构建科技成果库、技术需求库、科技专家库等,实现供需两端信息通畅对接。广泛组织开展产学研对接和投融资项目路演活动,把更多合作意向转化为实质合作项目。

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桥梁。持续引进和培养一批科技服务机构,加大技术转移服务人才培育力度。积极发展科技金融,探索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管理和运营体系,培育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为成果转化注入“金融活水”。

推动企业强化成果转化应用。积极构建“企业出题、院校出智、协同破题”的创新机制,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设立研发机构,打造高水平的协同创新平台。聚焦产业技术瓶颈和未来技术发展趋势,校企共同开展研究开发、成果应用与推广、标准研究与制定等,助力产业提质升级。

激发高校院所成果转化动力。调整科研评价“方向标”,建立高校主动服务地方发展考核机制,引导科研人员把科技成果运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于永信委员:

打通高校院所机制堵点

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当前,高校院所在人才管理、评价体系、成果转化及协同创新等方面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成为制约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因素,阻碍了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为此,建议:

进一步解放思想,优化科研人员兼职政策。出台更为详尽且清晰的规范与细则,确保科研人员在服务企业过程中的绩效评定公正合理,同时规避兼职可能引发的潜在问题。鼓励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制定科研人员兼职的正面指引与负面警诫清单,具体界定可行行为及禁止事项,并明确相应的法律责任。

打破“五唯”限制,优化科研人才评价体系。引入多元化评价指标,如技术创新、专利成果转化、企业经济效益等,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人才。可参考江苏省建立的产业人才举荐机制,赋予企业人才举荐权。这种方式打破了传统人才评价体系的束缚,树立了“谁用人、谁评价”的导向,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实际。

强化市场应用导向,优化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机制。把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成效作为科研人员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绩效分配、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引导科研人员深入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和技术瓶颈。优先鼓励高校和企业联合申报专利,支持设立专利转化服务平台,提供专利转化的咨询、评估、谈判和实施等服务,降低科技成果转化门槛和风险。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培育发展绿色生产力

赵勇常委:

绿色转型 向“智”而行

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为加快我省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建议如下:

推动绿色制度建设。做好顶层设计,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各方的责任义务,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监管机制,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标准和规范,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合理保护。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破除制约绿色生产力发展的制度障碍,为绿色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基础研究,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加快建设一批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培育发展绿色生产力。要强化系统观念,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加强绿色产品供给,引领推进绿色消费,加大绿色金融投入,优化绿色金融布局,形成整体合力。

王兆连常委:

优化科技创新体制

提升企业创新活力

我省在科技项目的管理、审计、绩效评价环节上与先进省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项目验收通过难,相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导致部分科技成果落地难、转化慢,为更好促使我省科技项目承担企业和专家人才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建议:

改进科技项目管理方式,建立科技创新容错机制。

要解决一项“卡脖子”技术或关键核心技术新产品,会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如研发投入发生变化,研制用设备用途发生调整,特别是市场面临推广应用难度大,短时间形成不了销售收入等。

建议我省建立更为精准的项目审计和绩效评价细则和体系,给予企业更大的决定权和资源调度权。企业可根据创新过程对投资强度、资金使用、研发结题时间进行合理调整,对项目验收采用综合验收法,注重科技成果考核导向,不简单以任务指标的完成与否进行考核,为企业实施科技创新松绑减负,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注重研发成果在全省的推广应用,帮助企业拓展市场。

有些先进的技术成果因其行业特殊性,若没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实现不了较好推广。建议针对磁共振、磁悬浮类产品出台支持政策,加快在全省的推广应用,让省内企业“互为用户、互相交易”,最终实现“互帮互助、互惠互利”,为加快我省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优化科技金融生态,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黎嘉恩常委:

构建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

的金融服务体系

构建一个全面覆盖、灵活高效、适应性强的金融服务体系,对于激发科技企业的创新潜能、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推动产业化进程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近年来,山东省金融总量稳健增长,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与涉外金融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但在助力本省科技企业实现“0-1”原始创新突破、“1-10”成果转化加速以及“10-100”技术产业化飞跃的三大关键环节上,山东省的金融服务体系仍有待进一步优化与创新。为此,建议:

在“0-1”原始创新阶段,设立种子基金,秉持“投早、投小、投优”的投资理念,为初创企业及优秀创新团队提供关键的资金支持。

在“1-10”科技成果转化阶段,加强与高校院所、本地龙头企业及产业专精创投机构等合作方的紧密合作,共同设立产业投资子基金,放大现有科创引导基金的效能,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在“10-100”技术产业化阶段,扩大对上市后备企业的赋能效应,通过建立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为科技企业上市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金融服务。同时,鼓励科技企业积极参与并购重组,并激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融资产品,如“贷款+外部直投”、并购贷款等,联动参与再融资和并购重组进程,助力科技企业实现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董学琛常委:

加快构建科技

与金融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

金融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企业和产业,而现代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企业为主体,投资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风险和不确定程度高。为此,建议:

以政府部门为主导,推进科技金融体制改革。政府部门应牵头成立产业金融辅导专班,全面提升多元化金融服务能力。筛选挖掘有潜力、有市场但尚未获得银行贷款的企业,通过专项对接平台促进“首贷户”名单与银行对接。搭建科创专板培育平台,健全未上市科技公司股权集中托管、质押、转让等配套服务。

以金融机构为主抓,优化科技金融服务模式。省内各金融机构应设立创新金融专营部门,制定科技金融工作实施细则,建立科技金融常态化沟通机制,加快政策向基层经营单位传导。金融机构应建设科技金融路演中心,常态化举办投融资路演、资本市场路演对接和产融对接会,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在科创板上市融资。

以科技企业为主体,实现企业创新跨越发展。科技企业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拓展融资渠道,符合条件的科技上市公司要通过分拆理顺业务架构,提高上市公司各个板块经营效率和积极性。科技企业要依托金融机构,联合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提升核心竞争力,确保企业稳健发展。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 提升产业整体创新能力

民盟山东省委会:

强化科技孵化转化

夯实产业创新支撑

孵化,是连接科研和产业的关键一环,是创新成果向市场成果转化的枢纽。为此,建议:

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全面梳理我省相关地方性法规和制度,参照相关成熟经验,加强法规制度创新。对从业人员薪酬奖励、评价晋升、双向流动等方面政策进行跟踪研究,细化完善相关规定,进一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配套衔接和引导。

培育壮大耐心资本。对科研成果按照技术成熟度进行评级管理,根据不同阶段,做好资金衔接和匹配。鼓励发展市场化、多层次的基金结构体系,拓展耐心资本来源。发挥济南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政策特区作用,发展创投二级市场。

畅通供需对接渠道。发挥好大学科技园、孵化基地、验证中心等平台的成果转化职能,对不同阶段技术成果开展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推介。全面推行技术经纪人制度,通过立法明确技术经纪人职责权限,规范工作流程。鼓励技术经纪人与科研人员、企业家及法律专家等跨领域合作。

推进转化载体建设。积极探索“中试项目储备库+中试服务平台+市场主体”的成果转化路径,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面向企业开放实验室及大型科研仪器设备。鼓励高校优势学科与区域龙头企业面向市场需求共同开展活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许伟伟委员:

着眼长远 夯实根基

促进基础研究类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决定着科技创新的活力和动力。为此,建议:

围绕前沿科学目标,建设大科学装置。用好现有国际大科学工程的学术资源,持续支持开展前沿研究。围绕前沿科学目标,发起组织新的大科学工程。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提高大科学装置的国产化程度,有效应对禁运风险。

创新评价考核机制,重视基础研究过程。要将过程评价和长周期目标评价相结合,通过代表作制度支持有品味的研究。创造宽松环境,支持青年学者围绕共同主题长期探索。注重培养卓越工程师队伍,支持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开展基础算法和底层技术研究。

融入国际科学竞争,促进人才聚集。支持深度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对成果认定采纳国际合作组惯例。探索管理制度体系,形成国际化的研究软环境。对于新兴的研究领域和方向,率先试点采用国际小同行评审。优化外国专家项目层次结构,增加引进力度。支持外籍学者长期在鲁工作,畅通发展通道。

遵循基础研究规律,保障长期稳定投入。设立大科学装置培育专项经费,支持关键技术预先研究。改进基础研究竞争性经费资助方式,从选项目转向选人才、选团队。制定相适应的财政资金管理规定。建立和完善新型研发机构的预算制度。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366*768以上分辨率浏览
地址:济南市泉城路73号 邮编:250011    
鲁ICP备05038982号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