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提供科技支撑,同时出台了推动大众创新创业、科技服务业、技术市场、科技型小微企业等创新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产学研协同创新,对企业和各种创新主体起到了极大的创新指引和支持。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企业在创新机制的落地实施中,还在困难,特别是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有待提升,创新人才资源短缺,成果转化投入市场困难。希望政府能够最大限度的整合资源,将各个创新主体连接起来,构建“创新共同体”,以促使省会研发竞争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为此建议:
一、打造创新服务共享平台
由山东省科技厅牵头,每年汇总出省内企业、院校、科研机构正在研究和未来5年的研发方向,并根据产业分类,为各个创新主体提供构建“创新共同体”的信息资源,解决科技资源共享不足,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融合不充分。
二、促成“创新共同体”
发挥政府的协调作用,由省科技厅牵头分别组织各产业的创新主体,每年召开座谈会,介绍各个创新主体的研发项目,研发目的、应用领域等,为有共同方向的创新主体形成“创新共同体”牵线搭桥,并起到揉和剂的作用,能够有效的把他们捏到一起,实现共同创新。
三、资金支持
根据“创新共同体”的研发成果、未来市场的大小以及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等,给予不同等次的政府资金支持,对投入较大的创新项目,帮助引入金融系统。
四、人才资源平台搭建
由省委组织部搭建国内外人才资源库,企业、科研院所注册会员,会员单位可以根据需求从资源库中寻找适合的专家,政府帮助引进,为企业解决人才短缺问题。引进的形式专职或兼职,同时专家可为多个企业、科研院所共用,真正的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五、帮助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最终目的是实现成果的有效落地,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投标人少于三个的限制,对工业品而言,进入市场是最大难题,在此方面建议,省政府出台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机制:
(一)对具有国家专利、科技成果鉴定、国家权威机构检测
报告、新产品地方标准的一般性新产品,由省政府出台政策:政
府投资项目,优先推广应用。
(二)对已编制成为行业标准的高端新产品,在全省范围内强制应用。
科技创新是链条创新,有了政府“整套组合拳”,能够推动和鼓励“创新共同体”和各个创新主体“滚动式”创新,山东省的科技创新将迎来新景象,通过创新实现经济发展的新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