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政务服务功能,是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必然要求。目前,我省政务服务体系已比较健全,在提高政务服务效率、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少企业、群众反映,省级层面还没有设立政务服务大厅及管理机构,难以形成全省上下贯通的政务服务体系,已成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的“梗阻点”。为此,建议:
一、尽快设立省级政务服务大厅。《全国综合性实体政务大厅普查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4月,全国有省级政务大厅19个(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目前,我省省直各部门办公地点分散,企业、群众到省里办事要到处跑、来回跑。特别是一些大型或重点投资建设审批项目,需要分别到十几个部门的几十个处室办理,费时费力,很难一次办结。例如,风力发电项目,立项前需要到省发改、国土、林业、环保等部门咨询办理手续,立项后,还要再到省里各部门办理审批,有的企业私底下说:“咨询门路不好找,整个流程弄不清,办事地点太分散,到省里办事真麻烦”。应把分散在省直部门的审批事项集中起来,尽快设立高标准的省级政务服务大厅,全面推行“三集中、三到位”,构建省市县乡互联互通、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四级政务服务网络。
二、尽快成立省级政务服务管理机构。目前,我省尚未单独设立省级政务服务管理机构,各市县、各系统在政务服务管理方面自成一体、各自为战,落实上级政策容易产生逆茬错位,难以形成有效合力。应按照十九大关于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的要求,尽快成立省级政务服务管理机构,使之与新设立的省级政务服务大厅,形成管服结合、配套促进的良性格局。同时,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的意见》要求,全面整合省直各部门政务服务管理职责和资源,统一由省级政务服务管理机构承担,做实协调责任主体。
三、尽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目前,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标准多由各级各部门自行制定,网上办理也缺乏有效监督。反映较多的是,同一审批项目办理标准各市不一致,窗口人员自由裁量权较大,存在审批灰色地带,也滋生了一些“红顶中介”。例如,办理施工许可证,各市要求提供的材料从10项到17项不等,导致企业在不同地区办事时,难以把握标准。一些企业反映:“有的审批过程就像挖地雷,挖了一个还有一个”。应加强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尽快出台《山东省政务服务条例》或《山东省政务服务管理办法》,为全省政务服务提供制度规范。
四、尽快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政务服务格局。目前,有观点认为建好网上大厅,就不用再设实体大厅。实际上实体大厅不可或缺,网上大厅是实体大厅的网络再现,两者相辅相成。江苏、四川、贵州、安徽等省份既注重网上大厅建设,也设立了省级政务服务大厅和管理机构,运行成效显著,得到企业和群众的一致好评。我省应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同步推进实体大厅与网上大厅建设,做到“一个系统”“一个标准”办事,形成功能互补的新模式,为提高政务服务效率、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实保障。